首页 极品少帅 下章
第65章 秋宫清子的封地
跟秋宫清子这个粉丝商量事情是很方便的,秋宫清子对云铮的提问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云铮想借此把“双边贸易”敲定成“正式合同”却是万万不能。[~超~速~首~发]倒不是这位铁杆粉丝内亲王不愿意,而是她对于这些经贸上的事情根本就是外行,之所以记得那许多名产,还是因为今年要来大魏,担心大魏朝廷问起日本物产所以特地记下的。更别说两国经贸上面的事情,她一个内亲王哪里做得了主?

 要知道眼下日本也很不平静,天皇借着平清盛和源义朝等武士集团领袖的力量看似稳定着朝政,但其实这个权力基础本身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和利益诉求,他们逐渐不满在自己拥有了实际力量之后还在社会地位上远逊于公卿世家的现状,一场变革正在悄然接近。

 与此同时,平清盛和源义朝两人之间的矛盾也渐渐产生,源义朝认为自己与平清盛的功绩是一样的,但得到的封赏却远不及平清盛,平氏和源氏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已经使日本暗汹涌了。

 这个时候大魏的北疆总督府忽然喊一声要跟日本大做贸易,引起的效应肯定是巨大的。谁都知道跟大魏朝做贸易的好处,大魏朝的精致瓷器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是供不应求的极品好货,其中的利润大得惊人。天皇要是听了这个消息固然要馋得口水,而平清盛和源义朝武士集团的人又岂能放过这样一个发财然后扩张实力的好机会呢?更别说那些把持了巨大权力和巨大社会财富的公卿世家,他们又岂能不分一杯羹?

 不过秋宫清子虽然没法为日本跟北疆总督府贸易的具体货物和条款拍板,但“乐于贸易”却是大可以放心大胆地表示肯定的。至于具体商贸来往的情况,秋宫清子内亲王表示可以立刻报予国内,请天皇陛下派人来跟云铮商榷。

 云铮心说,贸易的事情容易,关键是石见银山怎么办。

 他看了看对自己三幅手书爱不释手的秋宫清子,忽然心生一计,道:“清子殿下,日本国内真的对云某的诗文颇为欣赏吗?”

 秋宫清子忙道:“探花的文章,便如海上升起的旭,足以照亮整个日本!”

 云铮被她雷了一下,这样的赞扬,就算本少帅这样的脸皮也经受不住啊,不由得干咳一声:“呃,这个…我有一个不成的想法,想请清子殿下斟酌。”

 “探花有何妙想,敬请直言。”秋宫清子微微颔首道。

 云铮满脸真诚地道:“是这样,日本友人如此厚爱云某,让云某十分感激,为表达对日本皇室和各位公卿的友谊,云某愿意在适当的时候前往日本,与日本的文人雅士做一些文章诗词上的交流…”

 “真的吗?”秋宫清子内亲王刷地站了起来,吃惊异常:“您说的是真的吗?您…您将亲自前往日本?”

 云铮呵呵笑了起来,笑容是那么和熙,就如同初的太阳,把人从寒冷中带入温暖:“当然,当然是真的,我个人衷心希望与日本上社会那些懂得诗词文章髓的贵族、雅士进行一些友好交流。如果这个想法能够付诸行动,一旦成行,我认为这对于促进两国文学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并且重要的意义…这将会是一场注定被载入史册的雅会、盛会!”

 秋宫清子激动得都有些语无伦次了:“您什么时候能去…啊,天皇陛下一定会亲自相的!您真的愿意远赴日本吗?啊,您是太伟大了!”

 云铮呵呵一笑:“我当然是愿意去日本的,甚至我还希望天皇陛下能够赐给我一些土地,让我在日本建立一个漂亮的、继承了完美华夏风格的庄园,因为如果这样,后在我方便的时候,我便能经常东去日本,欣赏出之国的美景,并为那些仰慕华夏文明的文人雅士传授一些只传在大魏上社会的礼仪和文化…多么美好的将来啊,不是吗?清子?”

 “当然,当然,这是毫无疑问的!”秋宫清子已经完全醉了,云探花不仅愿意去日本会见日本的上层名,而且愿意在日本拥有一座庄园,以后还要经常去日本为贵族们讲解和传授一些即使在大魏天朝也只传于上层贵族之间的礼仪和文化!天啊,幸福怎么来得这么突然!而且,他刚才居然亲昵地称呼我为清子,难道…难道我的诚意终于打动他了吗?啊,不行,探花既然如此客气大方,我们也不能小气了,区区一座庄园,简直太容易了!

 “您的要求完全合理,清子可以肯定,天皇陛下定然不会吝啬那区区一点土地的!您就是要在京都附近重建一座城作为您的庄园,恐怕天皇陛下也会同意的!”

 云铮十分欣喜地点点头,然后忽然一副神地样子,从身后的书架上找到一卷羊皮卷,放在书桌上摊开,却是一副太极八卦图。

 秋宫清子正奇怪云铮忽然拿出这样一副图来做什么,就看见云铮口中默念默念,手指在八卦图上指指点点。秋宫清子被他唬得一愣一愣的,要发问,却见云铮一脸沉思,又怕自己忽然说话会打断云铮的思路,只好憋着一肚子疑问,眼睛忽闪忽闪地看着这个俊美地让人不敢相信的探花郎。

 “原来是在这里!”云铮忽然一拍桌子,惊得秋宫清子内亲王一下没有反应过来,云铮却忽然转头问道:“清子,日本是不是有个岛县?”

 “啊,是的,没错。”秋宫清子现在还没从惊讶中回过神来。

 “岛县内,是不是有个风景很是不错的地方叫做大田市大森町?”云铮继续问道。

 秋宫清子这下反应过来了,但她仍然很惊讶:“探花…您怎么知道的?”

 云铮神气十足地一指那太极八卦图,道:“卦象上告诉我的。”

 秋宫清子果然大吃一惊:“卦象?…卦象如何说?”

 云铮信心十足地道:“据我用先天八卦测算,如果我按照卦象所示,在岛县大田市大森町建立一座大小约莫整个岛县的五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大的庄园,则对于日本可以消弭大约三分之一的地震和飓风…当然,我是个坦的人,这样做的话,对于我本人也有一些延年益寿的效果。”

 秋宫清子微微一怔,立即笑了起来:“探花真是一个诚实坦的君子。”

 云铮微笑着,心里却想:那可不见得。

 秋宫清子笑道:“探花若是只要这石见大田周边的一些地方作为庄园的话,清子便可以做主答应您了。”

 这下轮到云铮吃惊了:“你能为天皇做主?”

 秋宫清子矜持地笑了笑:“作为天皇陛下的嫡亲姐姐,清子拥有长门、周防、石见三县领地(日本的县跟中国的县不同,算是比较大了,一个县的主人完全可以称大名,所以拥有三个县封地的内亲王还是比较牛B的),恰好您要的地方大田市便在石见之内。”

 这个时候日本的内亲王,并非如后世一样只是一个单纯的封位和义务,这时的内亲王,除了有如此称号外,在内亲王宣下的同时,还会同时被加封食邑、庄园及领地等等,因此经济力量雄厚,有些格外受宠的内亲王还会得到准三宫的殊宠,使的这个时代的内亲王们即便不出嫁,也依然能过的逍遥自在,甚至以雄厚的经济为资本在政局中或的权势,如鸟羽天皇和皇后藤原得子之女暲子内亲王。

 云铮望向秋宫清子内亲王的目光顿时又热切了三分,日本国的石见银山啊,这银山共开采四百余年。极盛时,这里的银产量占世界银总产量的三分之一,真真正正可说是一座金山银山,不论谁占了,都立时能够富可敌国。这么好的地方,竟然封给了这位年纪轻轻地秋宫清子内亲王,真是…真是天助我也!

 “这么说,清子已经答应了?”云铮笑容更加温和了。

 秋宫清子点点头:“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云铮心中笑得更加灿烂:把这么大一座宝山送给本少帅,还“固所愿也,不敢请耳”唉,既然这样,那本少帅也就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

 这几京中的人越发多了起来,时已近秋,武举的日子又要到了。

 云铮作为一个后世之人,之前一直对武举有所误解,直到继承了这个身体中的记忆才知道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武举的创立者是唐代女皇武则天,武则天希望通过武举的选拔,增强武功上的核心竞争力。这也就决定了那时代的武举是只考武艺和膂力,不论韬略智谋,于是,整个‮试考‬就像一场军队的演武,喧嚣异常。

 唐代的行政法典《大唐六典》规定了武举‮试考‬的基本内容。武举是多项内容的综合测试,要考的内容包括长垛、骑、马、步、才貌、言语、举重等。

 长垛是考察考生箭的准确,是在规定距离内考察箭的水平;马又称马,考的是马上箭,考察的是考生在移动过程中箭的准确;步以草人为箭靶,‮试考‬成绩不但要看命中率,而且还要求箭动作的规范;才貌主要是要求身高“以身材六尺以上者为上,以下为次”唐代的六尺约合后世的米,要求显然是非常的高;言语以“有神采堪统领者”为佳,至于神采的有无,那就主要是靠考官们感觉了;举重就相当于今天的举重,是对膂力的考察。

 由以上‮试考‬内容可以看出,箭和膂力是最受重视的科目。这直接影响了后人对那个时代的英雄形象的塑造…后世的《说唐》中,对膂力尤其看重。譬如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熊阔海等人“力大”成了小说家最常用的赞美之词。

 谏官薛谦光向武则天上疏说:“以‘武能制敌’为名目开科取士,却只‮试考‬弯弓雕之类的雕虫小技…像当年名将吴起上战场前,手下人向他进献宝剑,吴起拒绝了。他说‘临难决疑,才是将军的本职;拿着宝剑去冲杀,那不是将军应该做的!’可见这是本末倒置。”

 薛谦光紧接着列举出三国名臣诸葛亮、司马懿等人的例子,并首创了“谋将”…他们或许并不擅长弓马,却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薛谦光上疏的时间比武举开科的时间早了整整十年,足见,他并非是冲着武则天的新政策去的,而是针对当时的一种武将选拔制度去的。而武则天为什么没能够听进薛谏官的劝告,依然采取了那样的‮试考‬制度,没有资料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但不可否认的,薛谦光的上疏一定引起了当朝许多人的注意。之后几十年内,对武举的选拔条件越来越苛刻了。从那个年代的‮试考‬科目中就可以看出来。譬如公元735年设立的“智谋将帅科”785年设立的“识韬略、堪任将相科”786年开设的“军谋弘远,材任将帅科”等。

 之后很长时间,人们对武举的文化课要求越来越高,武举的整体素质也随之越来越高。大魏开国后出现的《拟武举殿试策》完整地记录了大魏对武举的文化课模拟‮试考‬的内容。这套模拟‮试考‬题一共有七个问题:商汤灭夏是否运用了阴谋诡计?周武王伐纣是否符合天命?晋文公为何称‘伯’而不是称‘王’?上古出兵之前,多以‘刑’告诫将士,‘刑’的含义有何变化?《司马法》提出的原则,为什么后世难以遵用?墨子主张‘非攻’,反对战争;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其智谋何在?两汉都有羌人叛,西汉用安抚的方法,东汉用武力的方法,都平定了叛,其原因何在?

 这七个看似毫不相干的问题,答案却惊人的相似…“仁义”是治的根本,有德有能的君主应当学会“偃武修文”以德服人。而武力则只是一种象征,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坚决不用。

 这套理论在武举中推行,是否会受到?武举准备了一大通的兵书知识,可《司马法》这样优秀的兵书却被认为是不祥和的东西。武举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却要让他们当堂说出战争是无用的,他们的心情谁堪体味?

 实际上,文武双全,一直就是古代将帅的人生追求。并且,在几千年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古代社会中,只会练武的莽汉自然是很难跻身主社会的。关于武举的策文(文化课)‮试考‬,历代统治者持有不同意见,争来争去,无非是要不要考,考什么的问题。

 源于隋,制度化于唐的科举制度,在大魏朝得到了极大的完善,虽然名门贵族仍然不少,但由科举而进身仕途的观念在大魏朝仍然深入人心。而武举则是科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魏朝武举在唐朝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

 大魏朝,首开武举殿试之先河,形成了解试、省试、殿试的三级‮试考‬制度。大魏武举一改唐武举只重武艺,不问文章的做法,注重考察武举子的军事理论素养,选拔出才兼文武之儒将。大魏朝虽然有四大边镇世袭为将,但仍然将武学制度化,并编订了教材…《武经七书》。而朝廷颁布《补官差注格法》,又将武举授官与军队建设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从选拔军事人才的观念看,大魏朝武举更加理念化,更具进步色彩,大魏朝文武并重,打破了以弓马选将帅的传统,开辟了在和平条件下选拔军事人才的新路,对从高门贵族子弟中选拔将领的倾向形成了冲击。

 最近一些年,在寒门武举中很有一种说法,就是认为以四大边镇为首、包括中央军内的许多世代将门子弟大多是些空有威名,实际不过是混吃等死的纨绔之辈这样的思想。

 他们之所以敢于这样说,主要是因为世家弟子从军是不需要经过什么‮试考‬的,而他们则需要经历这么多重的考验,即便这样,加入军队之后,世家子弟的升迁仍然要比寒门出身的他们要容易不少,这自然会让他们心生不满和不服。久而久之,类似的话自然就多了起来。

 作为国朝最强大的军事世家,云家虽然力量在北方两省,但京中的流言却也不可能不进入他们的耳朵。云铮今年文才大进,仿佛一下子李白附身一般,自然让云岚动了心思,是不是可以借儿子的手让那些呱噪分子闭嘴呢?

 云岚这样一想,今年的武举,就必然会不同于往日了,原因很简单,有一个人便奉了父命,要参加武举了。

 这个人当然便是云铮。

 同志们,问个事,等云少帅在石见建了庄园之后,离这位秋宫清子内亲王可就很近很近了,各位觉得是不是该有那么一点点…咳咳!

 话说日本女人一贯比较温顺,要是云少帅收个日本公主(内亲王)做小妾,似乎也是很不错的一种享受呢。大家以为呢?  m.uMoxS.com
上章 极品少帅 下章